找到相关内容434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一行禅师茶话

    扫地、煮饭时,都应深入观照去做。要体会涅槃 、佛性,并不是非要到禅堂才能体会,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会。  六祖慧能大师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住在禅堂打坐、念经,他以在厨房舂米、担水、扫地来修行。如果问他有没有见到庭前的柏树,他会告诉你:我怎么能避免不去见它呢?因为六祖慧能正念纯湛,已超越各种观念、名相,所以他怎么会见不到柏树呢?不只是当时赵州禅师的很多弟子没法见到真正的柏树,后来的学人也局限于名相,无法...

    白志强、马明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5943830.html
  • 佛教常用词俗解(3)

    五戒”,“五戒”是基本大戒,只是一种粗疏的提法。以戒为师,就是要求学佛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做一个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益的世间善人,然后逐步成就佛道。我们的六祖慧能大师就说过:行正即是道。正是大力倡导“顿悟”法门的六祖,谆谆教导我们要重视世间道德修养:“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并留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345366.html
  • 僧伽是否消极者

    等于小儿才学行路,站起脚来,一定会东倒西歪,谁敢保证他们不出毛病,假使真的学到无毛病时,那就成了圣人。六祖慧能大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意思是说,见到他人之过,即是自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2447670.html
  • 柏子常青 禅灯永亮--赵州柏林禅寺参访随笔

    柏林禅寺”额,寺名遂改,沿用至今。相传玄奘法师当年曾投柏林禅寺高僧道深法师座下,研学《成实论》,长达半年之久。到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六祖慧能大师座下第四世从谂禅师以80岁高龄入住于此,“住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1847789.html
  • 浅谈因果规律

    ’。都是说明这个道理。六祖慧能大师也曾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从古到今许多事实以及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都反复证明这些道理是真实不虚的。明代人袁了凡被云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248892.html
  • 浅谈舍利子

    。这不但佛有,佛  的弟子也有,如释尊座下大弟子迦叶尊者,金刚不坏的肉身舍利,入  定隐身于灵鹫山,等待弥勒佛下生,才现身法会,利益大众,方取入  灭;唐朝曹溪的六祖慧能大师,明朝的憨山大师,日本的...远超过他自身的重量,若说舍利是结石,则  佛陀生前早该硬化了。太虚大师火化后得舍利子四百多粒。章嘉大师  在台北圆寂,火化后的舍利子有七、八千粒,至少可以装半个面粉袋  ,若说舍利子是结石,身体早已阻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648928.html
  • 佛是平常心

    永存不变的错误观念。偶像也在佛教所要破除的“相”之列,因为偶像只是由木、石、泥土等(饰金)而成,也是一种因缘所生的假合体,不能永存不变,当然本体是空的,所以也要破其“相”——破除偶像的观念。正如六祖慧能大师偈中所指出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禅宗中“丹霞烧木佛,院主(就是当家和尚)落须眉”的公案,也说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寺院里还有那么多的佛像存在呢?因为这是佛教以方便法门...

    刘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3949831.html
  • 世出世间孝漫谈

    基础上的,离开世间孝便无出世孝可言。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故大乘经典咸谈孝道思想。如《观经》云:“欲生彼国,须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 印光大师在《佛教以孝为本论》中云:“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纬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

    曲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5349864.html
  • 升座

    升座   ■ 圣 凯   近来佛教界先后有一诚法师、净慧法师、圣辉法师和宗性法师等举行升座法会,全国各地的上万名僧人信众前来朝贺。应读者的要求,本刊介绍升座仪式以及升座的意义。   新任方丈初入寺院继承法务,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称为晋山式,晋即进的意思,山就是指寺院。因为方丈在晋山时,必须升高座说法,所以又可以称为“升座”。   在古代,升座主要是指上堂说法,《六祖坛经》记载,六祖慧能大师至宝...

    圣 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2750934.html
  •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六千二百字左右。敦煌本《坛经》的全名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3]而《曹溪大师传》的全名为“唐韶州曹溪宝林山国宁寺六祖慧能大师传法宗旨并高宗大帝敕书兼赐物改寺额及大师印可门人并灭度时六种瑞相及智药三藏悬记等传”。我们如果把其中附加的文字去掉的话,前者可简称为“六祖慧能大师施法坛经”,后者可简称为“六祖慧能大师传法宗旨”。由此可见,两者具有同样的性质和...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551006.html